一臺手機即可完成掛號、繳費、查驗報告單,通過遠程診療專家可以輕松“下鄉”,轉院不再重復抽血檢查……近年來,互聯網技術與醫療健康產業不斷融合,給群眾帶來了許多實惠和便利。
近日,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聯合多部門印發《廣西“互聯網+醫療健康”便民惠民行動計劃(2018-2020)》(簡稱行動計劃),深入開展“互聯網+醫療健康”便民惠民活動,構建“數據多跑路、患者少跑腿”的就醫模式。行動計劃提出,用3年時間,健全醫療健康服務體系,探索常態化發展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,優化醫療健康服務監管方式和資源配置,推進“互聯網+醫療健康”事業跨越式發展。
更便捷:一個平臺方便群眾就醫
想去醫院體檢或者看病,通過手機關注醫院微信公眾號,便可以在網上預約專家;在就診結束后,可以用支付寶或者微信繳費,還可以第一時間查詢檢驗結果……通過“互聯網+”預約診療,已經成為不少群眾就醫的第一選擇。
今后,這項服務更便捷,一個平臺便可以搞定區內所有醫院的預約。行動計劃提出,要集合各類醫療便民服務應用并推廣,為群眾提供統一、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。通過搭建一個覆蓋全區的便民服務信息平臺,建立統一的互聯網醫療健康門戶,實現在線查詢醫療機構基本概況、誠信情況、專家情況等信息。同時,為居民提供預約掛號,健康檔案、檢查檢驗結果和就醫費用查詢,健康宣傳、教育和咨詢等互聯網便民醫療健康服務。
與此同時,推動二三級醫院全面開展預約診療服務,提升群眾就醫便捷性。預約診療覆蓋全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,逐步開放二級醫院專家門診、三級醫院全門診的100%號源,有效緩解“三長一短”(掛號時間長、候診時間長、取藥時間長、就診時間短)問題,方便群眾看病就醫。
更高效:遠程診療專家“網上下鄉”
“以往,孕婦做胎心監測需要到醫院排隊。如今,只要有網絡和一臺微胎心監測儀,便可以通過手機在家進行胎心監護。”2018年12月底,在憑祥市人民醫院舉辦的自治區人民醫院醫聯體建設工作交流會上,遠程醫療技術演示讓不少醫生和醫院管理者大感興趣。“最重要的,可以將監護圖形上傳至系統,經有資質的產科醫生遠程判讀,及時發現胎兒宮內異常,并為準媽媽提供胎心監護的最佳解決方案。”一位基層醫生表示。
依托“互聯網+”和信息化手段,打造智慧醫療,可以讓基層醫療單位享受自治區“專家級”的遠程醫療服務,讓群眾看病就醫更高效。今后,將有更多二級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可以享受到這樣的“專家級別”診療服務。行動計劃要求,要全面開展遠程醫療應用,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,使群眾就近享受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。在已建成的“國家-自治區-市-縣-鄉”五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的基礎上,逐步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(站)、村衛生室的遠程醫療全覆蓋。全面推廣遠程醫療應用,建設自治區、市、縣各級診斷中心,開展遠程??圃\斷服務,實現“基層檢查,上級診斷”的遠程診療模式,推動分級診療政策落地。
到2020年,我區將通過開展自治區、市、縣級遠程影像、心電、病理、超聲等診斷中心建設,逐步實現村衛生室遠程醫療全覆蓋。
更省心:信息互聯檢查不“重復”
相信對于不少患者來說,一定遇到過這樣的場景:在一家醫院做了驗血、B超等各項檢查,一旦涉及到轉院,往往還得把所有檢查項目再重新做一遍。
為了讓患者就醫省時、省心、省費用,我區啟動實施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,建立預約診療、遠程醫療、臨床路徑管理、檢查檢驗結果互認、醫務社工和志愿者等5項制度建設,全面運行《廣西醫療機構檢驗檢查結果互認輔助信息系統》,目前可提供287家醫療機構共5900多萬條數據的檢驗檢查結果,并實現二級以上醫院院內信息互聯互通。
根據行動計劃要求,要全面實現跨機構檢驗檢查結果互認,減少患者重復檢查,降低醫療費用支出。依據國家相關業務標準規范,建立區域檢驗、檢查數據交換平臺,實現跨區域、跨機構臨床檢驗、醫學影像、病理檢查等信息共享,建立檢驗、檢查結果互認制度,實現檢驗、檢查結果跨機構互認,促進合理檢查、合理診療,降低患者檢驗、檢查費用。
2018年到2020年,要開展跨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試點,逐步在全區范圍內推廣檢驗檢查結果互認。同時,在全區二級以上醫院開展院內信息互聯互通工作,逐步開放預約、提醒、查詢等在線服務。
更便宜:經濟減壓先診療后付費
我區推進健康扶貧工作以來,自治區衛生健康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、民政等部門聯合印發相關文件,在全區推行縣域內貧困人口“先診療后付費”和“一站式”結算,貧困人口入院不需繳納住院押金,出院只需要繳納住院費用的10%,有效解決貧困人口就醫墊資壓力和費用負擔。
今后,為減輕患者墊資壓力和費用負擔,“先診療、后付費”醫療費用結算服務模式將向全區公立醫療機構逐步推廣。在公立醫療機構推行“先診療后付費”的診療模式,患者住院時免交押金,出院時只需繳納自付費用,其余的費用由醫保部門與醫院結算。踐行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宗旨,為患者節省大量時間,避免延誤最佳搶救時間,強化醫療機構對患者的尊重和信任,促進醫患和諧。
在衛生健康委提供遠程醫療相關數據基礎上,根據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能力及現行醫保政策進行測算,探索制定醫院、患者、醫?;鹑焦餐袚倪h程醫療醫保支付政策。通過遠程醫療系統與院內信息系統、醫保系統的互聯互通,實現遠程醫療與院內就醫流程、醫保結算一體化,為群眾帶來更便捷、低負擔的優質遠程醫療服務。
更貼心:健康檔案助力“治未病”
“上醫醫未病,中醫醫欲病之病,下醫醫已病之病。”在中國傳統醫學中,“治未病”的理念就是要在疾病尚未形成或嚴重之前,采取針對性措施,達到預防疾病和既病防變的目的。
為了給群眾提供優質“治未病”健康服務,在行動計劃中,我區將進一步強化全區中醫醫院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,完善區域中醫醫療平臺,加強區域醫療數據共享中心建設,實現區域內中醫醫療機構的互聯互通、業務協同、資源共享,方便患者連續就醫、跨機構就醫。
同時,以區域中醫醫療平臺為基礎,建立中醫“治未病”服務體系,全面推動健康檔案在線管理,為居民提供一站式、個性化、動態化的健康管理服務,結合居民健康檔案,逐步在全區中醫醫院全面推廣“治未病”健康服務應用,為群眾提供預防保健、疾病康復等健康指導。
力爭到2020年,在全區中醫醫院推廣區域中醫醫療平臺,為居民提供預防保健指導和疾病康復指導,逐步提升中醫“治未病”服務水平,培養居民“治未病”意識,切實提高基層老百姓的健康水平。(梁 瑩)
文件下載:
關聯文件: